“單單最高減50元”“用戶1分錢搬家”“司機日賺300元補貼”……網絡同城貨運平臺近期紛紛推出了優(yōu)惠措施,希望通過加大補貼力度來爭奪萬億級規(guī)模的市場。
圖片來源:東方IC
通過補貼大戰(zhàn)迅速打開局面,進而獲得用戶的參與,快速搶占市場份額,同城貨物企業(yè)的這波操作似曾相識。無論是此前的網約車市場,還是去年的社區(qū)團購,平臺企業(yè)都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對于市場的支配地位。
目前各大同城貨運平臺的價格補貼,確實讓用戶和司機們在短期內獲得了實惠,但忽視了他們在意的服務、品質、體驗等問題。在一些網絡投訴平臺,貨物被運丟、司機態(tài)度惡劣、中途加價等同城貨運問題非常多。與此同時,也有一些貨運司機吐槽平臺保證金不退、惡意投訴申訴不成功、被平臺強制要求貼標識等。
在沒有網約概念之前,同城貨運便已存在,人們或者找熟人開車,或者在批發(fā)市場、物流市場等固定場所邀約拉貨的車輛,主要是為了拉貨、搬家、運東西等。網絡貨運平臺的誕生,在解決貨運市場零散雜亂、價格不透明等問題的同時,也同時帶來了行業(yè)的亂象,對于行業(yè)的正常發(fā)展秩序產生了不利的影響。4月1日,上海有關部門對申城一些網絡貨運平臺開展聯合約談。指出經營過程中存在的機動車噴涂流動廣告、客車載貨、私自拆除座位、非法營運、擅自從事危險物品運輸等各種違法行為,為城市運行秩序埋下了安全隱患。
過去,網絡平臺類似的補貼大戰(zhàn)都不長久。對于網絡同城貨運平臺來說,如果一味追求數據,通過高額補貼招募司機、吸引乘客,那么一旦補貼結束,乘客和司機的權益將得不到保障,反過來也會讓平臺的口碑與聲譽受損,結果只能是“一地雞毛”。
對于網絡同城貨運平臺來說,目前最應該做的是以創(chuàng)新經營模式、提升服務品質、完善消費體驗為導向,進行精細化管理。如此,企業(yè)才能行穩(wěn)致遠。對于主管部門來說,要不斷強化網約貨運平臺責任,排除隱患和事故,讓網約貨運平臺不斷滿足消費者安全、便捷、舒心、差異化的需求。
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